抗疫之年的第三方医检:利好加持迎黄金期,行业集中化趋势凸显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在医院体系被“挤兑”的危急时刻,第三方医检机构负重前行,成为“战疫”中“应检尽检”的重要支撑力量。与此同时,第三方医检行业也在危机中迎来了黄金发展机遇期。
尽管第三方医检在中国起步较晚,但近年来,第三方医检持续保持高速发展,其在整个医学检验领域中的价值和地位不断受到认可和提升。在新冠疫情肆虐中,核酸检测的巨大市场需求,成为第三方医检力量快速崛起的重要催化剂。
华南某第三方医检从业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原本小众的赛道在今年备受关注,从早期政策面给试剂盒审批开绿色通道,到中国试剂盒畅销海外,对过去的2020来说,整个IVD(体外诊断)行业来说重燃了希望。”
金域医学、达安基因、万孚生物、华大基因、艾迪康等第三方医学检验龙头企业均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承担了核酸检测等重任,他们核酸检测的规模和效率,为快速遏制疫情蔓延作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中国“战疫”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国内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但全球疫情仍在持续蔓延,严防境外病例的输入成为国内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出入境的核酸检测需求仍高涨。此外,随着冬春季的到来,目前部分城市出现疫情反复,甚至有的已进入疫情防控的“战时状态”。
因此,从目前来看,国内第三方医检市场需求仍然较大,行业发展利好态势没有改变,随着行业产业链趋于完善,后市发展空间仍然广阔。
第三方医检迎春
2020年初,新冠肺炎病毒突袭,面对快速蔓延的疫情,全国上下打响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疫情防控阻击战。而作为诊断新冠肺炎感染的金标准,核酸检测成为整个抗疫大作战中的核心环节。
中国疾控中心首席流行病学专家吴尊友曾公开表示,核酸检测已经成为我们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一把“利剑”,它能够在短时间内确定疫情规模,同时尽早发现感染者。
疫情暴发初期,在恐慌之中,大量人员涌入医院,核酸检测需求瞬间暴发。这远超寻常的核酸检测需求量,一时给各医院检测体系造成了“挤兑”。因为医院的核酸检测效能与实际市场需求已完全不匹配,一般的三甲医院一天能检测800到1000例样本,部分三甲医院在当时一天仅能检测200-300例样本。据统计,2020年1月20日左右,武汉当地发热门诊的日就医人数已超过五千。
此外,核酸检测对实验室的检测环境和操作设备、检测人员的专业能力等都有所要求,这是因为核酸检测试剂盒采用的是PCR分子诊断核酸检测法。起初,并不是所有武汉“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都具备核酸检测的资质条件,例如武汉市普爱医院、武汉市第七医院。而有检测能力的医院在如此巨大的样本量面前也显得力量微小。
为加强新冠肺炎的诊疗,2020年1月末,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医疗机构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有关要求的通知》,规定各省可以购买服务的方式,与具备条件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合作开展检测。
随后,第三方医检机构应势崛起,承担起大部分核酸检测任务,不仅减轻了医院端的核酸检测压力,也极大地提高了核酸检测效率。2020年2月初,华大基因、金域医学、艾迪康、康圣达、迪安诊断等13家有条件的第三方医检机构加入武汉疫情核酸检测的“援军”队伍中。
2月5日,华大基因正式启动武汉“火眼”实验室,核酸检测日产能提高到了一万。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下旬,金域医学累计新冠核酸检测超过2700万人份,约占全国核酸检测总量近十分之一,全集团日检测产能最高可达35万份。
除了核酸检测的应用以外,第三方医检机构在基层医疗、远程医疗上面也存在着重要价值。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行,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需求上升。但不可否认的是,基层医疗机构在医疗设施、检验水平等方面均有所限制,而第三方医检机构可满足基层医疗机构的相关医学检验需求,补足基层医疗短板。
“以往第三方医检的发展中通常和公立医院检验科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冲突,需要平衡,检测检验行业也具备一定特殊性,在一些非一线城市三甲的检验科一定程度上不够重视,投入成本也高,无论是设备还是专业人员都存在很大缺口,这就给第三方医疗检测机构提供了生存空间。”广州某三甲医院检验科医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
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远程医疗诊断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在医院端无法完成大体量的医疗诊疗时,第三方医检机构开始补位,提供影像检查、远程阅片服务等,第三方机构的角色日益凸显。
头部效应凸显
一般而言,第三方医检机构所设立的医学检验中心又被称为独立医学实验室(简称ICL),指的是在卫生行政部门的许可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于医院之外、从事临床检验或病理诊断和服务,并能独立承担责任的医疗机构。
事实上,ICL行业毛利润在整个医疗板块中相对较低。根据Wind数据,2019年ICL行业平均毛利率30%,平均净利率7%,作为对比,植入器械行业平均毛利率70%,平均净利率为37%。有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今年因为疫情的特殊原因,大众开始对第三方医检的关注更大了,但是这个细分领域其实并不大,且毛利不算高,抗疫之中相关企业主要还是在海外市场层面取得了一些盈利空间。”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2001年我国独立医学实验室仅2家,自2012年开始,我国独立医学实验室增速整体呈上升趋势。2018年,国内第三方医疗诊断行业市场规模约在109亿元左右。放眼国际,美国、欧洲和日本独立实验室营业收入占整个医学检验行业收入比率分别约为44%、53%和67%。相比之下中国仍不超过5%,与发达国家检验市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行业发展潜力大。
2020年,疫情助推核酸检测产业链发展。核酸检测产业链可粗略区分为两大板块,分别为上游试剂盒的生产和下游检测业务的服务。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包括第三方医检机构在内的相关企业顺势崛起,并取得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华大基因业务范围横跨核酸检测产业链的上下游。而万孚生物、达安基因则主要从事核酸检测上游试剂盒的生产。其中,万孚生物研发的新冠病毒抗体检测IgM试剂受到各界广泛关注。
抗体检测对比核酸检测来说适用的范围更广,尽管诊断金标准仍是核酸检测,但抗体检测采血检测出结果更快,适用范围更广。一般来说,抗原特异性的IgM抗体是人体感染后免疫系统最先产生的抗体,但IgM水平会随着时间延长而降低;抗原特异性的IgG抗体在感染后一段时间才能形成,在IgM水平降低的同时,IgG会达到峰值。IgG能维持较长时间,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人体针对性免疫力,IgG也是唯一一种可以穿过胎盘为胎儿提供被动免疫力的抗体。若IgM水平较高,而IgG水平较低,则提示被检测对象可能是处于感染早期;而IgG水平较高,则表明被检测对象处于感染后期或是已经康复。
与上述企业有所不同,在新冠核酸检测中,金域医学主要提供下游的检测服务,2019年年报显示,公司的第三方医学诊断业务营收占总营收的94.22%。
而纵观这些第三方医检相关企业,2020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均大幅增加。
其中,以达安基因营收增长幅度最大,实现营收35.60亿元,同比增长363.61%;净利润15.37亿元,同比增长1817.41%;华大基因营收金额最高,实现营收67.52亿元,同比增长225.82%;净利润27.05亿元,同比增长901.68%。
此外,金域医学实现营收58.27亿元,同比增长48.65%;万孚生物实现营收21.73亿元,同比增长52.60%。
营收增长之外,第三方医检也成为资本市场热炒的板块。截至2021年1月5日收盘,几大行业龙头企业中金域医学总市值达597.47亿,华大基因总市值达512.4亿,万孚生物总市值达305.3亿,达安基因总市值为297.79亿。
基于这样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参与到核酸检测产业链的布局当中,行业产能也在迅速扩大。
谈及第三方医检的发展,金域医学集团高级副总裁汪令来曾公开表示,第三方医检的优势在于专业化和规模化。抗疫后医疗投资市场将会持续升温,投资和科技研发会进一步趋热,第三方医检市场仍将会持续看好。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3、若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电话:0755-32905944,或者联系电子邮件: 434489116@qq.com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4、在本网发表评论者责任自负。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