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董奎勇:我们将继续领跑
作为我国传统优势产业和纺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棉纺织行业基础良好,产业竞争优势较强,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董奎勇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等重要论述,对棉纺织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引领作用。
以高质量为目标
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对于棉纺织行业来说,您认为这条路我们走到了哪一步,还需要在哪些方面更加努力?
董奎勇:棉纺织行业规模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尤其是加入WTO后,实现了长期高速增长。现阶段我国棉纺织行业发展面临的要素条件、组合方式、配置效率发生改变,面临的硬约束明显增多,迫切需要通过高质量发展,从主要解决规模的问题,转向解决好质量的问题。
制造业的高端化、智能化可以从两个方面体现,一是制造过程的高端化、智能化,二是产品的高端化、智能化。就棉纺织行业而言,我们要逐步实现制造过程的高端化和智能化,同时还要推进产品的高端化,助力最终产品的智能化。
制造过程的高端化、智能化方面,推进行业数字化转型是关键。当前,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交织演进,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推企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科技创新驱动下,棉纺织行业“高效能、高品质、高责任、低成本”的制造系统正在形成。
自从2015年第一条全流程智能化生产线投产起,棉纺织行业正式迈出了探索智能制造的步伐。截至2020年底,行业智能化生产线已经达300万锭,与此同时,原有生产线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也在快速推进。全流程智能化生产线实现了整个生产系统的实时监管,万锭用工可减少到20人以内,细纱车间可实现夜班“无人工厂”,实现智能工艺管理、智能质量管理、智能订单管理、智能运输管理、智能包装管理等。未来,行业企业需要在生产管理系统提升、全流程工艺优化改进、智能生产与企业全面管理深度融合等方面深入推进,建立棉纺织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逐步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生产。
产品高端化方面,创新提质、绿色可持续是关键。非棉纤维与棉纤维的融合应用,不仅缓解了棉花原料的供需缺口,而且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功能性与差异性。“十三五”期间,行业新产品不断涌现,基于新材料和新工艺的新型纱线产量占比逐步提升,产品质量水平也在逐步提高。未来,行业需要以消费升级为导向,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为下游产业做好品种、品质的稳定有效供给,保障供应链产业链安全。同时,结合消费潮流和产业发展新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赋予新功能。比如,在增品种方面,需要大力推进产品绿色设计与制造一体化,并以数字化手段赋能绿色化生产,完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体系,加快推进绿色产品供给,提升再生、循环再利用等绿色环保产品的比重。
企业面对高端化、智能化发展的要求,首先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这是行业发展的关键和必然方向;其次,要有清晰准确的自我定位,求真务实地开展数字化转型和产品转型;再次,要深度融入产业链和价值链,找好自身定位,努力打造自主品牌。
新时期,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已势不可挡,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棉纺织行业要加快实现以绿色化、低碳化为显著特征的绿色转型,通过技术进步、提升效能等手段,形成资源高效、绿色低碳、生态安全的高质量发展格局。在碳达峰碳中和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与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棉纺织行业要从材料设计、生产加工到回收利用,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转型,以绿色生产为重点,加快构建行业绿色发展体系,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园区,推行绿色供应链管理。为下游产业提供更多绿色、低碳、环保的纱、布产品,引导绿色消费。
作为棉纺织企业,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继续节能减排工作,努力做出新成效,实施纺纱、织造生产中的重点用能设备,照明、电机、空压机等用能单元节能改造;提升生产车间空调系统用能效率;积极采购绿电,推动能源结构优化提升,推进低碳发展。继续推行清洁生产,达到新要求。推动环保浆料的研发;采用低上浆、少上浆、低温上浆等环保浆纱工艺;色织布、牛仔布企业加快研发推广节能环保的染色及后整理生产技术。加快水效提升,推进水资源循环利用和污水的资源化,织造企业要着力提高中水、再生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力度与应用水平。
向创新要竞争力
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您认为,棉纺织行业和企业应该如何践行,提高创新能力?
董奎勇:尊重人才就是尊重创造。多年以来,棉纺织行业技能工人同时存在数量缺口和结构性失衡。以“用工荒”“招工难”“技工荒”为表征的棉纺织行业吸引力不足、技能人才缺口加大。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每个季度发布的“最缺工”100个职业中,纺纱工和织布工长期在列,纺织院校的毕业生选择跨专业就业现象突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这些重要论述,为棉纺织行业技能人才培育指明了方向。棉纺织行业要引导企业完善人才引进、培养、奖励等管理制度,强化复合型、创新型、实用型人才队伍的培养,保障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当前,技术创新正在改变着棉纺产品的内涵与外延。材料技术的突破,结合工艺技术的发展,使棉纺织产品的品类与边界持续拓展。作为棉纺织企业,面对未来,要强化观念创新和机制创新,增强创新动力与创新活力,把创新理念与创新行为贯穿到企业生产、研发、营销、融资、管理及多元开发的全过程,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践行创新理念。
加快技术创新。以提高效率、节省用工、稳定质量、节能降耗为主攻方向,继续夯实全行业的产业技术基础。全面推进智能制造,提升行业的设备水平和管理水平。开展工艺创新,提升生产质量与效率,丰富纱线、面料品种。开展行业基础性问题研究工作,以基础性问题的突破,带动整个行业技术进步。
实施产品创新。通过多种途径提高产品竞争力,通过智能制造、精益管理降低产品生产成本;通过结构优化、功能赋予等方式,拓展应用领域;应用绿色原料、节能工艺生产绿色产品;打造全行业纱、布产品品牌,全面提升产品盈利能力。
促进营销创新。融入终端品牌供应链价值链,着重研究消费者生活方式、市场环境、市场细分和品牌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等,把自身优势与市场需求、产品定位结合起来,运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新老客户、线上线下等多种渠道,新品推销、订单生产、来料加工等多种方式,在产业链经营、品牌经营和快速反应上实现新突破。
推进管理创新。围绕质量、效率、成本与社会责任,从减少用工、降本节支、挖潜增效和有效管控入手,重点抓好卓越绩效管理、社会责任管理、全面预算管理、企业内部控制和考核激励机制等体系的建设,在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上实现新突破。
推动商业模式创新。以市场定位创新、业务系统创新、盈利模式创新为重点,提高对研发、营销等关键环节重要资源的把控能力,优化资产运营模式,在从数量主导型转为品牌效益型上实现新突破。
以行业健康发展为己任
记者: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棉纺织行业协会今后工作重点将放在哪些方面?
董奎勇: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立足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民生保障与产业安全,继续实施行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在产业结构、产业安全、科技创新、产品竞争力、绿色发展和专业人才体系建设等方面落实六大重点任务,实施一系列重点工程,推广一批重点技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在提升产业发展协调性方面,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拓展发展新空间,提升产业结构的协调性与精准性。根据产业链发展水平,定位主要区域功能;发挥集聚区规模优势与配套优势,提升在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定位;利用龙头企业优势,突出产业品牌标签;加大对企业专项优势的鼓励,带动行业整体协同发展。
在构建产业安全发展体系方面,强化行业安全预警工作,防范资本异常流动、数据网络安全、地缘政治、国际贸易摩擦等风险。进一步推进棉花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宏观调控与市场调控相结合的方式,促进棉花目标价格优质优补、常态化储备棉轮入轮出、进口棉配额管理、植棉面积合理优化等多政策的联动,发挥稳定市场的作用,保障用棉需求及产业安全。促进非棉纤维在棉纺织行业的广泛应用,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长效、安全的原料保障机制。
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方面,打造棉纺织行业技术策源地。通过科技创新,继续夯实全行业的产业技术基础。提升行业智能制造整体水平和占比,制订智能制造技术标准与应用规范,突破全流程智能制造部分堵点难题。继续提升多纤维混合、纱线新结构研发及加工、新型面料设计及加工的技术水平,通过工艺创新增加产品种类,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针对纤维梳理技术、牵伸技术、匀整技术,纱线加捻技术、卷绕技术,环保上浆技术,高速织造技术等基础性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继续优化行业标准化体系、协同创新体系等支撑性体系与创新平台的建设。并在新型纱布生产加工、测配色及染色、环保上浆、区域工业大数据等15个领域开展重点攻关与技术推广。
在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方面,帮助棉纺织企业通过多种途径提高产品竞争力;通过智能制造、精益管理降低产品生产成本;通过结构优化、功能赋予等方式,拓展应用领域;应用绿色原料、节能工艺生产绿色产品;打造全行业纱、布产品品牌,全面提升产品盈利能力。
在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继续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引导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绿色生产为重点,加快构建行业绿色发展体系。积极稳妥推进行业碳达峰碳中和,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治理。
在加强专业人才体系建设方面,引导企业充分认识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建设专业人才队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弘扬企业家精神、创新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强化创新、管理、技术、技能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资源利用,保障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魏诗雯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3、若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电话:0755-32905944,或者联系电子邮件: 434489116@qq.com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4、在本网发表评论者责任自负。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